早在20世纪70年代,著有《大未来》( Powershift)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文·托夫勒(AvnToIere《FutureShock)在《未来的震撼》(FutureShock)里如是说:“科技文明的蜕变,是如此急剧而无情以致昨日视为真理的,顿时就成为虚拟的故事…”
这种巨变不仅仅体现在高科技领域,而且在形形色色的传统商业领域或新兴的各个行业中,也是高速轮转着,新陈代谢、适者生存,《进化论》永远是残酷而无情的!这种变化是“势”的变化,对这个时代的个体的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:21世纪定义的文盲,绝不是那些不能读写之人,而是那些不能学习、不能忘掉已学过的无用知识,去再继续学习之人!
早些年,我曾追踪拜读国内策划大家叶茂中先生的文章,其当时尚无现今之所成,记忆犹新的是那篇《三十而急!》,随后我们也看叶先生如狼似虎、冲锋不止,这种急的势态,其实是一种警醒文化,是一种励志文化,更是一种动力文化!
世界是平的,天下融通是大势所趋,品牌竞争是国际化的,有识有志之士再也不应该温饱而清享安乐了。无危机感者,机来之时,危!
综观历史、不难发现,无论东西南北方,人类品牌标识设计的产生是无形的,最初也都是为了服务于交换的商业识别信号,至于准确的品牌概念,也是在有了具体明确的商品概念之后才被逐渐明晰化的,从这个角度来看,品牌标识设计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商业产物。
从上述品牌演变的历史来看,品牌的进化大致是:由商业标记简单识别与归属识别阶段,到商业化扩大传播影响与创造价值阶段。
纵览商道,话说品牌,天造地设、人为之物,大美无色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大道无边!如果非要让我说出东西方之品牌发展历史的准确差异之处,其实也只是异曲而同工罢了。
至于东西方近代品牌概念各有侧重,其品牌势的侧重也有不同,以晋商、徽商、潮商、浙商为代表的中国商团开始对于品牌,似乎更强调品牌的内势打造,聚沙成塔、集腋成裘,入心润物、细处有声;而以马克思的资本论奥格威等为代表的则更强调品牌的外势,给出清晰的定义、界定明确的概念。
内势是什么?内势是一种力,内圆,内敛之势,自在凝聚之气,顺势而发之力,力道可发扬无限。外势是什么?外势是一种形,外方,外发之势,说明什么是对,证明什么是强,力道为客观精准。
由此可见,东西方文化、商业、经济乃至品牌,各种思想与精神一定要在世界市场上多通多融,才可取长而补短,优势才可以互补。
以国人严谨的治学之道,使我们国内的传统教育以“学”为本,而西方则倡导以“用”为本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学以致用、厚积薄发,绝对是中国商业品牌之大道!
人和时代设计
品牌设计、VI设计、标识设计公司